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uihuanglw.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uihuanglw.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uihuanglw.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huihuanglw.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泉州高举“晋江经验”旗帜 书写改革发展新篇_华体体育在线登录-华体会平台网站-华体会全站手机app下载

400-600-5313

泉州高举“晋江经验”旗帜 书写改革发展新篇

来源:华体体育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4-11-23 03:04:02

  金秋时节,山川锦绣,放眼泉州大地,满目皆“丰”景:1—8月,泉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8月份,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九大千亿级产业中,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1—8月,全市机械装备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7%,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5.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1—8月,全市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0%,今年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8月,泉州市经济运作情况亮点纷呈,呈现出工业大盘基础稳固、行业增长态势良好、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民营工业回暖向好、对外贸易质效俱增等特点,经济运行提质增量。

  改革创新,是引领泉州加快高水平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典型地区、“晋江经验”发祥地,泉州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省委结合福建实际,提出“六个求突破”。泉州置身于全国、全省大局之中,进一步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蓄势赋能。

  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的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该项目为省市两级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超23万平方米,建设后将成为集智能工厂、研发技术平台、创新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性园区,打造成规模化、集群化、智慧化的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同时,将着力打造集聚半导体终端应用、电子信息、半导体辅材辅料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高标准产业园区,形成集研发中试、加速器和产业基地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许楷林 摄

  9月21日,以“智改泉城 匠造未来”为主题,泉州市举办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启动仪式。今年4月29日,泉州市入选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是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设区市。

  制造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泉州的支柱产业,也是泉州立市之本。泉州始终牢记“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的殷切嘱托,“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勇当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排头兵。

  为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制造”向现代的“智造”飞跃,近年来,泉州市围绕新时代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鼓励制造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升级换代。

  科牧智能马桶黑灯工厂内,机械手忙碌地放件、取件,接入5G网络的AGV小车满载货品灵活穿梭,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订单进度、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等信息;铁拓机械生产车间基本实现数字化覆盖,通过为每个零部件赋码,每件物料都具备了数字属性,每件产品都有迹可循……

  泉州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为路径,加快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复制性强的试点项目,带动一批生产设备更新升级。2021年以来,泉州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速18.6%。今年1—8月,泉州全市技改投资提高32.7%,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为做大做强9大千亿产业集群和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今年初,泉州市委、市政府还推出《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速构建“9大千亿产业集群+N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和多链主”的体系。

  产业集群方面,目前泉州正着力构建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起的产业,形成“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建材—家居”万亿级、“机械—电子”万亿级的产业链群。

  县域重点产业链方面,泉州全市共梳理50条细分产业链:洛江区推动智能装备建成百亿产业链,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11.3亿元;南安市重点推动水暖厨卫和石材2个支柱产业,其中石材产业是南安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泉州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另一个关键抓手。2021年以来,泉州市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的原则,突出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产业门类高质量重塑,将工业园区打造为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引擎。

  目前,泉州市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成效,容积率由0.8提升到2.5,千亩以上的园区由8个增加到43个;园区投资从2022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31亿元;规上企业入园率由28%提升至56%,入园企业亩均税收由5.5万元提升至20万元。截至8月,泉州全市标准化园区入驻企业1125家、投产企业720家。

  坚持心无旁骛做实业,泉州正加速构建“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的生产力空间格局,强化大院大所和产业基金赋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量提质,聚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泉州始终以“一号改革工程”的高定位和大魄力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泉州先后启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制定贯彻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推出“亲清助企”“智慧政务”等8个专项行动,深化“泉心泉意”品牌内涵,将优化营商环境带入“树品牌提质效”的新阶段。

  优良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泉州经济发展活力。截至目前,泉州经营主体总数155.52万户,连续十年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

  近日,泉州市琪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着进行车载对讲机的组装,这一些产品将在一周后发往欧洲。“有了AEO这个绿色通行证,出口的效率提高了,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可以去开拓国际市场。”公司负责人表示。

  琪祥电子位于泉州市洛江区,生产的车载对讲机以外销为主,主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初以来,洛江区持续做优外贸发展新生态,深入培育辖区AEO高级认证企业,了解到琪祥有通关便利需求,及时鼓励并帮企业以最短的时间申请AEO认证,助力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泉州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承接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蹄疾步稳打造“海丝”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

  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石狮服装城,形成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辅料生产、成衣加工、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完善的服装产业链,每年有超11亿件服装由此销往世界各地;

  自2021年10月跨境电子商务零售“9610”(直邮出口)启动以来,泉州海关共验放泉州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货物达1176万件,商品种类超过1500种,产品热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潮泉州”优品出海加速跑,前8个月,泉州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01.7亿元,同比增长15.5%,占今年前8个月泉州进出口总值的67.3%。其中,出口785.8亿元,增长15.1%;

  坚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泉州市不断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等试点,放大“国潮泉州”品牌效应,更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紧抓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大战略机遇,泉州市还立足南翼国家高新区具有对接厦漳泉都市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地缘便利,统筹做好两岸融合发展、高新区扩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文章,在环围头湾打造未来新增长极。

  8月中旬,在深圳市举行的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推介会上,23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涵盖基金投资、园区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校地合作等领域,计划总投资超200亿元。

  作为泉州“一湾两翼三带”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承载着打造万亿泉州新增长极的重要使命。立足区位优势,南翼国家高新区紧抓战略机遇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两岸(厦泉金)合作发展区核心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人才特区。

  去年以来,南翼高新区按照“规划先行、产业立区、配套支撑、对台引路”的思路谋划工作开展。2023年,南翼8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68亿元,拥有规上企业1467家、高新技术企业275家,有7个镇上榜全国千强镇。

  在服务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上,泉州多方面先行先试,先后实施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岸(厦泉金)合作发展区泉州片区和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泉州基地,落实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打造厦漳泉金“同城生活圈”。

  如今,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成为推进“金马四通”的工作样板,泉金客运直航、货运直航、对台小额贸易等对台交流“三条通道”持续助力,两岸同胞在泉州这片热土上频繁交流互访,实现合作共赢。

  为建好功能型国家流通支点城市、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泉州市做大做强临港临空经济、道口经济,更好实现连接两岸、畅通沿海、辐射内地。

  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以及泉州港、厦门港的空港海港等交通优势,加上位于厦漳泉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2小时交通圈”地带,发展临港临空经济。

  作为侨乡,泉州市积极发挥侨资侨智侨力作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950万海外泉籍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健全“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长效机制,巩固“祖厝”情结、“根脉”文化,创新华侨新生代工作,吸引侨商泉商回归投资实业,“以侨架桥”带动泉州企业走出去,打好稳外贸、引外资“组合拳”。

  近日,惠安县惠泉片区改造建设工程(安置房)项目顺利完成竣工交付,4717户业主陆续入住新家。该项目是福建省最大的EPC安置房项目,位于惠安县中心区域,距离惠安动车站约10分钟车程,总建筑面积约93.9万平方米,包括73栋高层住宅、3栋办公楼、1栋幼儿园及部分商业配套。

  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及时回应群众旧居换新厝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惠安县持续加快旧城改造,激活片区活力。惠泉片区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等要求做升级改造建设,以满足片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景为核心。

  泉州始终“牢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聚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今年秋季,泉州市晋光小学滨海校区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学校占地约1.6万平方米,地面建设3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规划24个教学班,可容纳1080个学位。随着滨海校区的投入使用,泉州市晋光小学开启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

  据悉,今年秋季,泉州市共有19个中小学项目投用,将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5万个,有效满足学生“上好学”的需求。

  为了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泉州市在扩大民生优质供给上齐发力。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超七成五的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逐步的提升优质公共服务可及性,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教育方面,泉州市每年教育投入超过200亿元,2023年,中心市区出让的土地当中,教育用地就达到970多亩,超过当年中心市区出让土地面积的1/3,布局建设了一批教育补短板的项目。

  安居方面,泉州市发改委推动从“安居”到“优居”的转变,特别是中心市区新建的安置型商品房品质大幅度提高,总共规划建设高品质安商房8.5万套。

  城市方面,重点推进古城提质和新城集聚。古城坚持活态保护,新城实施提品质和“聚城畅通”工程、“绿满泉城”、“夜间照明提升”专项行动,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表现为物质财富的一直增长,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泉州市不断巩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活化利用制度体系,赓续泉州历史文脉,扩大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同时,深化文旅融合,擦亮“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争创“世界美食之都”,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世遗点德济门遗址和天后宫旁重启的城南庙会,再现了宋元庙会社戏景象。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产品供给方面,目前,泉州已形成以文化制造为主力军,文化园区为孵化平台,工艺美术、出版印刷、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2023年,泉州亿元以上产值文化企业达20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4家,实现营业收入1138.1亿元,占全省五分之一比重。

  文旅融合方面,泉州入选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国十大美食旅游城市”、国际形象发展型城市、“2024年度C城旅行趋势城市榜单”四大榜。2024年春节,泉州接待游客81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4%;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558.21万人次,同比增长82.51%,游客旅游总花费50.6亿元,同比增长146.83%,均居全省第一。

  在扩大民生优质供给的基础上,泉州市持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好用好“党建+”邻里中心。

  “谁也不敢想,门口这条荒野沟渠能变成公园。”近日,在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党建+”邻里中心民情茶室,村民热烈讨论着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商议近期要解决的一些事项。

  近年来,泉州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通过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构建起开放、集约、共享的“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感觉到生活服务和治理方式的转变。目前,已建成745个“党建+”邻里中心。

  其实我觉得,泉州应该把视野放远,搞个大学城,以泉州的经济体量邀请全国各著名高校来泉开分校,未来的经济发展才会更有潜力。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