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0-5313

中国制造让西方绝望!德媒无奈感叹:中国若只卖玩具纺织品就好了

来源:华体体育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02-19 21:12:30

  过去40年,西方享受着廉价的“中国制造”,心安理得地把低端产业交给中国,却没想到当他们回头时,

  在很多西方国家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制造业的角色一直很清晰,那就是个全球工厂,专门负责给他们做点代工,生产些成本低、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的消费品。至于高端制造业,那是欧美人的专利。

  可是现实情况却是?短短几十年,中国已完成产业升级,牢牢坐稳了世界制造业的头把交椅,还直接在多个领域反超欧美。根据2024年的最新贸易数据,中国的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直接刷新了全球贸易纪录。

  这个数字放在世界贸易史上来看,也能让人倒吸一口冷气。按照通货膨胀比例换算过来,2017年德国的贸易顺差才3260亿美元,1993年日本的巅峰时期也才2200亿美元,而美国1947年的最高纪录不过1300亿美元。

  如今中国的最新数据把这些历史纪录远远甩在了身后,甚至比美国德国日本的巅峰时期加起来还要多。

  对德国来说,最让人寝食难安的,就是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2024年,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是为咱们挣足了脸面,销量暴涨,还在德国本土开设工厂。

  几十年来宝马、奔驰、大众稳坐全世界汽车行业的顶端,享受着技术领先的红利,可面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势突围,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中国新能源车不仅卖得更便宜,性能还更强。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每卖出两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中国制造的。德国人原本以为,电动车时代的竞争还能靠品牌和品质取胜,没想到,中国制造早已从廉价升级为高端。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续航远超欧美品牌,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技术,同样远超欧美同行。全球超过65%的锂电池产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德国人没想到他们不仅没能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甚至正在面临一场真正的生死考验。

  坐不住的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额外关税,理由是反补贴调查。结果并不如他们所愿,中国电动车早已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与技术的双重优势,就算加税,欧洲消费者依然愿意买单。比起价格更高、续航更短的欧美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显然更具性价比。

  汽车制造业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中国制造在各个高科技领域的崛起,都让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以光伏产业为例,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上的份额迅速扩大,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90%。

  换句话说,全球每十块太阳能板,有九块是中国制造的。更让人绝望的是,中国在这个行业里的技术突破,让欧美企业根本无力竞争。

  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中国的大疆已经占据全球74%的市场占有率,美国的竞争对手几乎被完全淘汰。这让五角大楼都感到不安,甚至直接下令禁止美军采购中国制造的无人机。

  然而市场的选择不是一道简单的指令就能轻易决定的,欧美企业没办法提供同等性能的产品,就算政府禁令摆在面前,很多美国企业仍然通过第三方采购中国的无人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咱们就不再更多举例了。事实上,中国如今让全球焦虑的远不止制造业,即便是最被卡脖子的芯片领域,今天的中国也在逐渐。

  更新一点的AI领域,deepseek模型的发布直接引起了美国公司恐慌,对比GPT4的训练成本,deepseek完全就是白菜价,恐怖的是其性能表现对比下来却相差不大。

  最让西方害怕的其实不是中国制造的崛起,而是中国正开始主导全球的产业链规则。过去欧美国家垄断了工业标准制定权,比如飞机制造标准、芯片架构、汽车排放法规等。但现在,中国的技术已先进到,欧美国家不得不按照中国制定的规则走。

  比如2023年,中国发布了全球最严格的新能源车电池标准,并要求所有出口到中国的电动车一定要符合这个标准。欧美电动车企只能纷纷修改自己的产品设计,以适应中国市场。

  2024年,中国的5G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成为全世界默认标准。欧美企业不得不使用中国的5G协议,而不是美国的。

  所以你看,西方国家的心态崩了并不奇怪,毕竟任谁看着一个自己曾经完全看不起的“打工仔”,逆袭到自己头上指手画脚都会难受吧。

  为什么中国制造能在全世界内独步天下?答案就在三个核心优势:产业链完备、市场规模巨大、技术突破速度快。

  如果把制造业比作盖房子,那中国就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从挖地基、砌墙到最后粉刷,装修一气呵成的国家。

  联合国有一个全球产业分类目录,里面列出了所有现代工业门类。全球只有中国,覆盖了所有产业,连最偏门的高精尖领域,都能找到完整的供应链。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几乎全部的产品中国都能做到“自产自销”,不会受制于人。

  哪怕个别高端芯片、光刻机等技术还受制于人,但中国的研发能力已经在缩小这一差距,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国家想模仿中国的制造业模式,一看供应链只能直摇头。比如越南、印度这些制造业后起之秀,它们看上去也在努力发展制造业,可一旦细究,会发现它们大多只能算“组装工厂”。

  零部件要从欧美日韩进口,设备要依赖外国公司,甚至连核心技术人才也是外来的。生产一个产品,要从全球不同地方采购,成本高效率低,还受供应链限制。中国就不一样了,从最基础的原材料、零部件,到上游的高端装备,再到最终成品,都可以在国内完成。

  就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让中国电动车成本低,技术更新也快,给特斯拉、大众等西方品牌在竞争中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反观西方国家的制造业长期依赖全球市场,一旦遇到经济危机或供应链断裂,产业就会陷入停滞。疫情期间,欧美的供应链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企业因为供应链断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而中国制造凭借产业链和市场的双重优势,迅速恢复生产,在全球市场上抢到了更多的份额。

  如果中国不再向世界出口零部件,可以说全球有不少企业的生产线将会直接停摆。这就是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

  一个产业要发展,光有生产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市场支撑。而中国正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4亿是中产阶级,消费能力惊人。中国制造的产品,光靠国内市场就能有足够的支撑力,不依赖外部订单也能活得很好。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几十年一步一个脚印硬拼出来的。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制造业之巅,这条路,中国人走了70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几乎为零。1953年国家启动“一五计划”开始了工业化的艰难探索。

  那时国内的钢铁产量还不到100万吨,而美国的钢铁年产量接近9000万吨。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没有先进的设备不说,甚至连生产基础材料都得靠进口。

  苏联当时是中国的工业老师,帮忙修建了鞍山钢铁厂、长春一汽等一批重工业基地。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逐渐自己的工业体系。

  通过借鉴苏联的模式,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代制造业的雏形。

  到了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工程师撤走,让中国意识到,真正的独立工业化只能靠自己,中国开始探索更自主的工业化道路。

  真正使中国工业加速的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从1980年代起逐渐开放市场,引进外资,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

  尤其是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中心,成为西方资本进驻中国的前沿阵地。

  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廉价消费品,慢慢的变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不过这一时期,中国身上始终贴着“低端制造”的标签。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产品仍以低附加值的轻工业品为主。过去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不是一句调侃,而是中国的线世纪后,中国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制造转型。从家电、手机、电视等消费品开始,中国企业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到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

  如今的中国早已摆脱廉价的代名词,真正在全世界内实现技术领先。让老牌制造强国德国都不得不甘拜下风,无奈叹息奢望中国只当世界工厂就好了。

  你看,当今天我们感叹国家强大,在整个世界各项领域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时,别忘记今天的辉煌都是无数前辈呕心沥血的结果。

  新华社快讯:俄罗斯说加入欧盟是乌克兰的主权权利,但反对乌克兰加入军事联盟

  1-0!4轮狂追10分超越皇马 巴萨58天后再登顶 36岁莱万34场造35球

  36岁不老战神杀得兴起,23轮20球:造61年纪录 将获巴萨1年新合同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妈妈在厨房做饭 十分钟功夫,三个孩子把客厅弄得一片狼藉

  女儿刚睡醒有点小脾气,爸爸在女儿面前吃草莓让女儿一秒清醒,下一秒女儿直接“零帧起手”

  iPhone 17 Pro外观致敬小米11 Ultra 博主:小米设计太超前 2025年都不过时

  OPPO Find N5 折叠屏手机支持无线传输文件至苹果 Mac 电脑

  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手环 10 等产品上线全球官网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