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绚丽多彩的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中,旗袍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之一,旗袍不仅在设计与剪裁上融合了东西方的审美,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尤其以“龙凤旗袍”闻名于世,更是成为许多女性心中的梦寐以求的时尚单品。今年的《海派非遗过大年》特意聚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我们探寻龙凤旗袍的独特魅力和东方美学的深邃内涵。
旗袍在上海的时尚舞台上可谓风华绝代,精致的手工制作技艺更是历久弥新。这一技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末年,其背后与苏广成衣铺有着不解之缘。2011年,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这门技艺的认可,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
在新年临近之际,热爱这套服饰的柳阿姨如往常一样走进位于陕西北路的龙凤旗袍门店,计划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她翻开了自己珍藏的衣橱,里面挂满了各式的旗袍,而她心中最爱的,正是那两件珍贵的龙凤旗袍。“岁月流逝,旗袍依然美丽如昔。”她满怀期待地说。
新年置办新衣,成为人类迎接新春的仪式感。经过一番挑选,柳阿姨终于相中了一件名为“流光月彩”的旗袍,搭配一件宝蓝色的水貂披肩,立刻显得优雅而高级。“在新年里穿上它,肯定会引起周围人的惊叹,文化的传承虽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演进,但传统依旧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根基。”
在龙凤旗袍的制作的步骤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工艺,又融合了西方的精准测量裁剪技术。制作一件旗袍,不单单是剪裁与缝纫,制作师傅需精确测量人体36个部位的寸数。在这门手艺中,师傅们凭心与手感,往往让“眼睛就是尺”成为一种实用的绝技。像吴师傅这样的老艺人,几十年的经验使他对每一条缝线、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心。
龙凤旗袍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在于其细致入微的装饰工艺,包括“镶、嵌、滚、宕、绣、绘、镂、雕、盘”等九个方面,其中尤以嵌条工艺最为人津津乐道。“嵌”的工艺虽小,但却要求制作师傅用极高的精细度去完成,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毁掉整件作品。对于滚边工艺更是别具匠心,布条裁制与缝制的完美结合,使得旗袍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无比和谐与统一。
对传承人而言,旗袍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传统技艺,龙凤旗袍还专门开设了体验课程,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很多参与者表示,学习过程中不仅打破了对传统旗袍的固有印象,还收获了对非遗技艺的深厚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也远渡重洋,登上了法国的舞台。这不仅向更广泛的国际观众展示了中国的非遗魅力,更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非消极作用。甚至有国际学校的老师已经准备将龙凤旗袍的制作技艺作为游学课程的一部分,希望让更多外国学生有机会体验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龙凤旗袍的第五代传承人吴雨婷对此表示非常乐观:“文化传播需要时间,我很高兴看到更多的人主动来了解我们的技艺。最近很多人通过种种渠道找到我们,询问体验课程。”这不仅是对她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民间传统文化自信的体现。
随着新年的到来,旗袍店内的装饰焕然一新,充满了五光十色的年节气息,两位Z世代的传承人依然在直播间中与网友们互动,传递着新春的祝福。无论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龙凤旗袍始终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期待龙凤旗袍为海派文化增添更丰富的色彩。每一件旗袍都在延续着历史,每一次穿着都在传递着文化。愿在新的一年里,这份来自东方的美丽能够继续闪耀,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旗袍背后的深邃与优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